浙江师范大学非洲文学研究中心

发布时间:2024-05-10浏览次数:32

        浙江师范大学非洲文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16年5月,是国内高校第一个专门从事非洲文学研究的科研中心。中心成员包括校内外对非洲文学深感兴趣,且在该领域发表过文章或出版过译作的40余名教师,同时聘任国内外10多位专家为学术顾问,旨在开展走在前沿的非洲文学研究,建设非洲文学译介与研究智库,推进国内非洲文学研究模式改革与学科发展。
        非洲文学研究中心以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、非洲研究院(非洲区域国别学院)、非洲翻译馆等机构为依托,整合该校的非洲研究资源与力量,多方联动。中心高度重视学术合作与交流,搭建学科平台,培养学术队伍,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:中心于2016年5月举办了国内首届非洲文学研究高端论坛,吸引了60余名中外代表参会。此次会议上,中心还牵头为国内非洲文学研究者初步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。
        中心自成立以来,出版了一系列重要译著,发表了一批重要论文。《20世纪非洲名家名著导论》(浙江人民出版社,2016)评介了14个非洲国家的30位作家,涉及其生平、作品、思想贡献、写作特点等。《非洲民间故事》(浙江大学出版社,2019)收录了80个民间故事,从宇宙及其起源、动物及其世界、人的世界以及人与他的命运四个方面,表现非洲黑人民族的生活经验、社会风俗、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。《老人的智慧 非洲民间故事》(人民教育出版社,2019)被指定为教育部统编小学五年级上语文教材配套读物。“非洲人文经典译丛”第一辑获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,已出版14部非洲人文经典著作,涵盖文学、哲学、人类学、民俗学、历史学、社会学等不同人文领域,包括《索苏的呼唤》《一封如此长的信》《沿着第二大街》《解放了的埃塞俄比亚》《蝴蝶燃烧》《面向肯尼亚山》《听阿玛杜·库姆巴讲故事》《活着,恋爱,夜不能寐》《饥饿之屋》《南非原住民生活状况》《我的祖国,我的头颅:罪行、悲伤及新南非的宽恕》《面具之外:种族、性别和主体性》《印达巴,我的孩子们:非洲民间故事》《权力问题》等。中心成员近年来在《读书》《外国文学评论》《外国文学研究》《当代外国文学》《文艺理论与批评》《外国文学动态研究》《天津社会科学》《山东社会科学》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》《非洲研究》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。中心还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前来讲学,组织内部学术交流,通过学习前沿科研成果,开阔科研视野,拓展学术思路,提升团队的科研实力。
        中心团队在研究方向、国别、语种、作家等方面各有亮点。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非洲左翼文学、女性文学、儿童文学、民间故事与史诗、自传文学、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等。就国别对象而言,研究主要集中于北部非洲的阿尔及利亚、摩洛哥,西部非洲的塞内加尔、喀麦隆、尼日利亚、加纳,东部非洲的坦桑尼亚、索马里、肯尼亚、乌干达,南部非洲的南非、津巴布韦、莱索托、莫桑比克、科摩罗等。就语种而言,借助在非合办的3所孔子学院(喀麦隆、莫桑比克、坦桑尼亚)、校内非洲留学生(占留学生总人数约60%)、非洲研究院等力量,团队不仅研究非洲英语文学,而且能够开展对法语、阿拉伯语、斯瓦西里语、豪萨语等文学的研究。就个体对象而言,这支新生团队主要关注在当代非洲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,在中国的前期研究却相对较少的非洲作家。
        中心诚挚欢迎有志从事非洲文学译介与研究的学者加盟!